泾县建制于秦,史称“先秦所建,汉则因之”。《汉书地理志》注:泾水出芜湖,县因水立名。泾县文化底蕴深厚,早在5000年前就有先民生息、繁衍。泾县素有“汉家旧县江左名区”之称,享有“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誉,是中国宣纸之乡、中国宣笔之乡、中国木梳之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地和激战地。了解并学习泾县如此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此次社会实践调研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铭记历史 砥砺奋进
“云中美人雾里山,立马悬崖君试看。千里江淮任驰骋,飞渡大江换人间。”——叶挺
7月7日,恰逢“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爆发87周年纪念日,必赢线路检测中心安徽泾县社会实践团队在张海鹏老师、孙兆茹老师和薛颖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王稼祥生平展室和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参观。
红色教育行程第一站,上科大师生一行参观了位于泾县稼祥中学校内的王稼祥生平展室,学习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的历史故事与精神。
校内的王稼祥纪念雕像
王稼祥,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厚岸村人,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领导人、新中国优秀的外交家。本次支教所在学校——稼祥中学,便是由王稼祥同志而得名。
参观王稼祥生平展室
展室参观完毕后,全体师生前往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进行进一步学习。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位于云岭镇,北邻芜湖,东联宣城,南与黄山相毗邻,西与九华山接壤,是依托抗战时期新四军军部驻扎在云岭期间留下的军部司令部、大会堂、政治部、中共中央东南局等12处主要旧址而建立的革命纪念馆。
上科大师生一行先后参观了新四军军部旧址、新四军驻地军部大会堂,瞻仰了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办公室和起居室,观看了各类革命文物、史料图片和伟人题字,仔细聆听了讲解员对新四军抗战过程、“皖南事变”整体经过及事变后新四军发展情况的介绍。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上的声声炮响,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自此中华儿女共赴国难,无数革命先辈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如今的华夏盛世。
同学们表示,虽然卢沟桥上的枪声虽已然远去,但这段充满硝烟的历史,我们铭记在心,永不敢忘!同学们切身感受到革命队伍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革命先烈们矢志不渝、抗战到底的铁军精神。
从一张宣纸, 到一本线装书
宣纸,始于唐代,发源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因经久不脆、吸水润墨、不蛀不腐等特点,素有“纸寿千年”的美誉。“轻似蝉羽白似雪,抖似细绸不闻声。”一张张薄如蝉翼的宣纸,经历代文人墨客之手,让无数古籍珍本、名书名画保存至今,承载着千百年来的中华文化。而宣纸的制作技艺,也在安徽泾县传承至今。
7月9日,上科大实践团队来到丁家桥镇的三希堂线装文化园。三希堂线装文化园是一家集传统手工宣纸生产、传统手工线装书印制、宣纸彩印、文化创意、文化艺术交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园区,也是国内唯一以线装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园区。其名“三希堂”来源于乾隆皇帝收藏的三件稀世珍宝——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与王珣的《伯远帖》。园区利用泾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以宣纸为原材料,深入发掘国宝宣纸的魅力,开创了“宣纸+古籍装帧”“国宝+国宝复刻”的新模式,将全国各大文博单位的古籍善本原样原貌复刻,使国宝典籍重现天日,让“千年寿纸”的魅力得到了进一步展现。
《红楼梦》(彩绘插图版)清·孙温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
中国典籍之美,非线装无以尽其神韵。藏青色的封面,竖式的题签,一份沉静之美便浸润出来,如芝兰之香,如清茶之味,如古琴之韵,久而弥醇弥厚,一翻页就是地老天荒。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书籍装帧艺术,线装书不仅体现了古人高雅的审美情趣,更彰显了中华民族对文化的尊重和珍视。
以泾县“三希堂线装文化园”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力量,对线装书推陈出新,使珍贵古籍“化身千百”,从秘不示人走向寻常百姓,保存历史记忆,赓续中华文脉,让同学们在电子时代体悟“书香”,在喧嚣世界放空心境。
同学们纷纷翻阅了《红楼梦》(插图版)《钦定四库全书荟要》等线装书作品,并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对宣纸、线装书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表现形式和工艺流程有了初步认识。同学们在线装书生产车间,了解和学习了从宣纸到线装书的全过程:印刷、折页、配页、齐栏、穿纸钉、裁切、包角、扣面、订线等。
宣纸制作工艺之一 捞纸
宣纸制作工艺之一 烘干
最后,同学们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分组体验了线装书生产、雕版印刷、漆扇制作等工艺。
宣纸线装书、宣纸印刷初体验
师生体验徽墨
纸寿千年,墨韵万变
作为本次实地调研学习的最后一站,7月11日,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位于泾县榔桥镇乌溪村的中国宣纸文化园。全国劳动模范、奥运会火炬手、大国工匠赵永成带领同学们参观了中国宣纸博物馆,详细讲解了让一棵青檀树、一把沙田稻草经过108道工序的锤炼后华丽蜕变为一刀刀宣纸的每招每式。从原材料选材到制作工艺,从传承到创新,同学们无不惊叹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妙。
赵永成讲解宣纸原料选材
赵永成讲解宣纸的特征与质检细节
由于宣纸的特殊制作工艺,无法实现机制,且有志于投身于此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一非遗文化的传承目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宣纸老字号也正在积极寻求创新之路,努力通过“传统文化结合新质生产力”的方式,助力非遗文化绽放第二春。
也正是得益于宣纸的制作工艺,使得其能跨越千年,让经典古籍得到更好的保留。如今,宣纸已经以更精彩的姿态,飞入寻常百姓家。它不再只是一张纸,而是一张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片,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慕名而来的人,不断向新而行,迸发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