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姓名:朱宇轩
毕业学院:必赢线路检测中心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毕业去向: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
在校经历:
“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课程助教;
华师大二附中集成电路选修课志愿老师;
信息学院优秀高中生科技营策划、助教;
学生会组织联络部外联部长;
贵州六盘水社会实践队长
荣誉奖项: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上海市二等奖
连续三年获评必赢线路检测中心三好学生
2024届本科毕业生校长奖
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必赢线路检测中心优秀毕业生
必赢线路检测中心社会实践优秀个人
必赢线路检测中心优秀学生干事
朱宇轩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大学生活:“至醇往往是沉淀后回甘,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他回忆道:“我对大学生活的真正‘依恋’,应该是在大二下学期,开始与上科大的教授们‘你来我往’的时候。”
在此之前,朱宇轩将自己的大学生活描述为迷茫浑噩。那时的大学生活对他而言,只不过是高中生涯的翻版:不假思索地每天上课、下课、写作业、考试,于是,他度过了一个相较高三还辛苦有余的大一。接着就是和所有上科大学子们一样,仿佛逐浪的鱼群,参加了社会实践、担任了课程助教。可是也正是在这些经历中,他结识了他大学期间最关键的两位领路人。 他们不仅在学术上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更在人生道路上为他指明了方向,让朱宇轩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也让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欲见真道,行即是道
从大二开始,朱宇轩和同学们陆续获得进入课题组开展科研的机会,大家开始整日进出实验室,日常的聊天也会变为讨论本专业各个细化方向的深层知识,这样的氛围不免使有些同学感到焦虑和迷茫。实际上,彼时的朱宇轩也备受“煎熬”,他尚不能从根本上了解本专业的研创方向,更谈不上找到系统性的学业规划和科研方向。正在举步维艰、一筹莫展时,他想到了寇煦丰教授,或许能请寇教授为他掌一盏明灯。
朱宇轩是在大一暑期前往贵州六盘水社会实践时认识寇教授的。当时作为实践队长的他,与作为带队老师之一的寇教授有过充分的交流。社会实践期间,寇教授会充当生涯导师,时而关心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推荐选课策略,时而向大家介绍有关科研和就业等方面的信息,然后针对每位同学的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当涉及社会实践工作的安排时,寇教授则会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个人能力,将决策权合理下放,使每位同学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感。
关于朱宇轩现阶段面临的学业困惑,寇教授只用了一句话来点醒他,让他茅塞顿开。他说:“当你开始着手做了,就知道自己有没有兴趣了。放宽心,上科大每一位教授的课题都代表着其领域内‘最先进’的方向。”在朱宇轩的记忆中,这句话深深震撼了当时大二的他。自此,他能够毫无顾虑、一往无前地前行,因为在上科大做的每一个抉择,都有着上科大所有教授的“背书”与“加持”。
社会实践采茶劳动
在担任刘宇教授“电路基础”课程的助教期间,朱宇轩不仅从教学实践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更受到了刘教授在科研意识方面的悉心培养。刘教授在指导朱宇轩准备习题课时,并不满足于仅仅传授知识。他更倾向于引导朱宇轩自主推导出结论,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了朱宇轩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刘教授严格把控题目质量,确保每个题目都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并具有创新性。这两点体现了科研精神的核心:求知与创新,它们将成为朱宇轩未来学术生涯的重要指导原则。
完成一学期助教工作后,朱宇轩被刘教授邀请加入了电力系统保护与自动化(PSPAL)实验室,参与电网故障定位的研究项目。考虑到朱宇轩作为大二学生,其科研经验和技能尚浅,刘教授采取了分阶段引导的策略。他首先让朱宇轩复现学长的研究,简化核心公式,并从最基本的电路开始理解故障定位方法。随后,刘教授挑选了关键的“电力系统”课程知识点进行一对一教学,帮助朱宇轩掌握复杂等效模型的调整方法。
这种设定小目标的科研方式,使朱宇轩每周都能从科研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从而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刘教授的教学理念与上科大“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办学特色相契合,朱宇轩也因此获得了诸多机会,包括刘教授每周多次的个性化指导、实验室学长的定期科研经验分享,以及参与前沿论文导读等上科大独有的学术资源。
在这些丰富的学习和研究经历的基础上,朱宇轩在大三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电力系统领域的国际知名学术会议PESGM上发表了论文,这是他学术生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刘宇课题组合照(右一)
在深入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朱宇轩对于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理解日益加深。通过参与集成电路产业的实践活动,他深刻地认识到中国芯片产业面临的严峻挑战。这促使他下定决心,立志投身于中国芯片研发事业,以科技报国。
基于这一志向,朱宇轩加入了寇煦丰教授的研究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寇教授和课题组的学长学姐们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支持和精心的培养,帮助他培养兴趣并坚定其科研方向。为了确保朱宇轩能够深入理解领域的核心知识,寇教授特别为他安排了定制化的科研任务——低温器件测试。这一任务旨在让朱宇轩通过研究半导体器件在低温环境下的电学特性,从单个元器件入手,逐步构建起层次化的知识体系。
同时,为了助力朱宇轩顺利参与实验平台的测试工作,课题组的学长学姐们也不惜牺牲自己的个人时间,亲自指导他掌握各种仪器和软件的操作方法。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指导,朱宇轩得以迅速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并为未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低温测试平台实验
寇煦丰课题组合照(左三)
教学相长 薪火相传
自大二开始,朱宇轩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他的高中母校连续三年担任“数字集成电路”选修课的指导老师。他与教学团队合作,致力于为华二的高中生们揭开集成电路世界的神秘面纱。他们的课程设计充分考虑了上海高中生的知识背景和储备,将大学级别的集成电路知识进行适度简化,重新定义了每个知识点在“理解、掌握、运用”三个层面的教学要求,确保学生能够清晰理解、牢固掌握并能实际应用所学知识。此外,该选修课还融入了上科大国际化的工科教学理念,除了知识学习之外,还为高中生提供了实践课程项目,通过教学团队的指导,确保学生们能够在乐趣中学习,在实践中应用。
对高中学生而言,这门选修课不仅是高一阶段生涯规划的起点,更能让他们在填报本科志愿前,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有初步的了解和研究。朱宇轩表示,相比于他自己高三时的迷茫,他非常羡慕现在能够选修这类课程的高中生,因为他们有机会更早发现自身的兴趣所在,更早开始职业生涯的规划。即便他们最终未必都成为上科大的学子,上科大的育人理念却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
对朱宇轩个人而言,他将自己从教授们那里学到的知识和理念传递给更多人,实现知识的广泛传播和传承,让更多学生从中受益。
华师大二附中选修课课堂
从初入大学的迷茫青涩,到临近毕业时的成熟坚定,朱宇轩表示,这一路的成长与转变,最应感谢的是上科大所有教授们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奉献。他们不仅在学术和科研上提供了国际一流的指导,更在升学、选择学校、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不遗余力地为学生提供帮助。这些良师益友的陪伴,是他大学四年最宝贵的收获和财富。